Tuesday, March 13, 2007

看海的日子

高雄港雖然是世界大港,不過說實在感覺起來的確是不夠親近,絕大多數的高雄人大概根本不常到港口走走,好像高雄港是存在紙上或遠處的一個名詞一般。

今天帶凡凡去紅毛港,小港地區這幾年還是沒落了,沒有前鎮那邊繁榮。不過這大概是凡凡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船,還是看得很仔細也很有興味。


這張照片頗有政令宣導的感覺,「偉大親民的人民領導的遠見」那種調調。

Sunday, March 11, 2007

第一次見面,請多指較!



今天去凡凡的大姨婆家幫忙裝 webcam,讓她可以跟大洋彼岸的綺綺即時互動,裝好後測試一下,凡凡跟出生只差六天的綺綺表妹終於有機會見面了,從時差四小時的距離變成時差八小時的距離。

兩個小朋友都剛剛睡醒,不過還是咿咿呀呀地互動交談了一兩句;大概是講些「第一次見面,請多指較!」之類的話吧。

安能辨我是雄雌


可能是因為長得還算秀氣的關係,凡凡常常被人認成是女生,每次都被問「妹眉齁?」;今天去凡凡的大姨婆家,便借了大姨婆最疼的妞妞的飾品,凡凡還頗樂的,看起來的確有點像個小女生。

Saturday, March 10, 2007

ABN



台灣實在有許多有趣的東西,前陣子在市區發現一家 50 元童裝店,便常去逛打算幫凡凡把夏天的衣服先買起來帶回 Boston 穿;這次發現了一套籃球主題的 T-shirt,上面寫的是 ABN,剛好是 NBA 倒過來寫,穿在美國路上一定很炫。

Friday, March 9, 2007

The O.C. on MadTV



The O.C. 終於在播了四季後結束了,想當初我住在 Fenway 的 I-house 時,公衛學院的一海票女生每個禮拜必看的兩個節目就是 American Idol 和 The O.C.。

放一下 Mad TV 的搞笑短劇懷念一下,比較不一樣的是這次主角都有參與演出。

California... Here we com~~~~~~~e, uhn~~~

Thursday, March 8, 2007

Waiting for Heores



雖然不是在美國,還是在網路上把平常有跟的影集看完了。O.C. 看到了全劇播畢的大結局; Heores 則又到了休息的時間,得等到四月底才會開始繼續播。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鋪陳後,總算這兩個禮拜的劇情都十分精采。嗯,跟上次一樣,或許 Heores 又停播一段時間是老天爺要我該認真寫 paper 的天啟吧。寫 paper 真是件累人讓人身心透支的差事啊!

Sunday, March 4, 2007

檸檬冰沙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凡凡小姨婆的生日,一群人又開往屏東慶祝一番。

照例最後大伙去喝咖啡,凡凡的爸爸最近天天吃鹽酥雞與珍珠奶茶,好像有點上了火氣,於是點了杯「檸檬冰沙」消火;凡凡自然也是很有興趣嘗鮮,只是不知是檸檬太酸還是冰沙太冰,凡凡似乎非常不能接受檸檬冰沙的味道,做出一堆怪表情。

瓜皮小帽


這次去台北幫凡凡在永和附近的韓國街買了件中國風唐裝,還附了頂瓜皮小帽。凡凡穿起來很可愛,只是好像小了一點,現在穿勉強合身,但瓜皮帽已經戴不太下去;等到明年冬天是鐵定不能穿了。所以只好再把他寄回永和請凡凡的叔叔拿去退錢。據說本來店家不肯退錢,經過曉以大義一番告知不給退可能違法之後,就「善莫大焉」地讓我們退錢了。

大姨婆來訪,穿戴讓人欣賞欣賞。


穿上後有功夫裝的感覺。

Saturday, March 3, 2007

台味



這次回來收獲最豐的地方就是在台灣的菜市場了,各種東西都便宜得不得了,最近天氣熱,趁此特地買了一大堆凡凡的衣服,上衣加褲子一套五十塊,又好看,穿起來頗有台味的感覺!

Friday, March 2, 2007

台北行

二月二十八到三月二號這三天到台北走了一趟,回到了學校以及中研院,見了許多老師與朋友。

看到台北的感覺十分奇妙,某些地方變了,某些景物依舊,好似我從沒離開過一樣。算一算從北上念大學開始,在台北也待了超過十年,到了台北第一個感覺還是「好擠」,人來人往。

借住在永和弟弟的地方,晚上肚子餓了一起出去買宵夜,在好幾年沒進去過的 7-11 發現了蛋黃麵包;這實在是個擁有很多回憶的麵包啊!以前在國衛院/中研院的時候,最常吃的早午晚餐或宵夜就是 7-11 蛋黃麵包,除了好吃之外,它只要十塊錢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讓人覺得物超所值。幾年不見雖然吃起來口感味道依舊,不過現在已經漲價要十五塊錢了。



最後一天去了中研院,見了老師與許多朋友,發現幾乎實驗室裡的人都還在,沒甚麼變化。此行不管到哪裡,大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覺得你那邊和我們這邊有甚麼不同?」,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不過似乎這邊的老師們比較辛苦,得 push 一下學生,有時還得充當 nanny 的角色。期間也聊了許多現在台灣科研大環境的問題,耿慧也有類似的感慨,台灣沒有本錢吸引好的 postdoc,而這不是甚麼「追求卓越」或「超越巔峰」計劃砸大錢就可以看出成效的。另一方面近年台灣各學校新招的 faculty 有越來越多是本土的博士,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如果自己訓練出來的博士自己都不敢用,那怎麼說服人家自己擁有足夠的學術水準?不過這現象究竟是因為吸引不到海外博士回國或者只是五年五百億之類計劃虛胖的短暫現象,就值得進一步深究了。

此外還聽到了很多八卦,可謂收穫不少。先分享一個大家可能會有興趣的好了,中興大學張邦彥聽說是要「自願」退休了,不久後消息應該會出來。